华体会导航 当前位置 》 首页 > 华体会导航 > 工作服系列

科技铸“芯 ” ——中国化工中昊晨光防疫纪实

添加人:工作服系列 添加时间: 2024-08-08 23:33:32 点击量: 1

  • 产品介绍

      2020年一开年,中国化工中昊晨光院“HSE提升行动”便拉开序幕,先是一场竞争非常激烈的安全知识大赛,接着是引进国际先进认证体系的HSE管理提升培训。这些是晨光院2020年HSE工作的一部分,他们盼望通过种种举措使晨光的安全管理上的水准持续提升。

      这家沱江之畔专注于高端氟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不错,这两年,中昊晨光院的新型氟树脂产品又在5G通讯领域写下了“中国制造”。进入一个新的十年,中昊晨光院经营形势产销两旺。马上要过年了,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嘉很高兴,但生产安全这根弦也绷得更紧了。越是放假越是考验,尤其春节,更是全年安全风险最高的一个假期。1月22日,在和前来慰问的自贡市领导就晨光院科学技术创新等话题进行探讨交流后,李嘉对节日安全生产做了进一步部署和安排。那一刻她绝没想到,这一年的安全保卫战将以一种极特殊的方式打响。

      1月23日,大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国化工集团防疫应急指挥中心的紧急文件抵达中昊晨光院,文件要求各企业要以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安全为最高使命,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李嘉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她一边思忖着生产装置怎么运行,一边发动干部员工全力采购防疫物资。1月24日除夕日,中昊晨光院工作人员在侥幸买到1000个N95口罩和几把体温检测枪后,整个自贡市和周边地区便什么都买不到了。大家火速清点了库存物资,又将分厂物资集中到一起,总共不到3000个劳保口罩。此时生产线人,口罩最多维持一周。

      1月25日初一早上,晨光人兵分两路,一路安全生产,一路满世界找口罩。李嘉这个年过得特别揪心,每天看着疫情变化,纠结着要不要停产。化工生产是连续生产的过程,运行中的装置停下来、再开起来,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带来安全风险;继续生产,如果防护物资不能及时到位,员工的健康安全就难以保障。眼瞅着口罩存货要见底儿了,客户从国外支援的还在路上遥遥无期,大家心急如焚。随着装置负荷的一次次降低,停产几乎已经不可避免。

      1月28日这天,采购团队告诉李嘉市面上纱布口罩还可以买到。然而,当9000个备受期待的口罩好不容易搜罗回来,大家都失望了:纱布面料的孔隙太大了,根本起不到防护作用。总经理助理、首席商务官肖平说:“要是能提升纱布口罩的过滤效果就好了。”李嘉笑言:“咱给它穿件衣服吧?”

      仿佛一个推手,思路的大门一下子开了,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自家的宝贝——膨化PTFE微孔膜。这种由中昊晨光院自主研发生产的膜拥有非常良好的阻隔性,透气不透水,性能十分优异,在航空航天、医疗、环保、空气净化等领域备受青睐。晨光院将它制作航空密封材料,还曾用它制作自用的化工防护服,相比原来的橡胶面料,又轻又透气,员工穿后感觉很舒适。

      想尽办法找到一些PTFE微孔膜与无纺布复合的样品,2月1日,肖平将一块PTFE膜对折缝好做了一个“挂脖式”口罩,试戴后感觉很好:虽然两层,但呼吸通畅;加之材质轻薄,重量只有同样面积A4纸的1/3,舒适度也不错。得到李嘉的认可后,他又将纱布口罩和一片膜缝在一起,制成了一个新口罩。经过电镜观察和透气度等指标测试,大家认为PTFE膜口罩能加强对飞沫和小颗粒的防护效果,且透气性良好,改良纱布口罩方案切实可行,可用于企业应急自用。

      在李嘉的指挥下,晨光院成立了22个党员突击队,分别负责疫情防控、疫情物资协调、PTFE膜生产、口罩改良等工作,李嘉担任“口罩防护提升党员突击队”队长。经过紧急协调,膜加工生产线启动。肖平带领经营销售团队和职能部门的几十个同志开始裁剪和缝制,但很快他便意识到这么一只只缝下去根本不是办法,他提议用双面胶粘。建议马上就被采纳了,口罩改造的速度大幅度的提升,第三天日产量便破千。然而,还是太慢了。负责物资协调的苏鉴提议,把制作步骤录制作成视频,把裁好的膜和纱布口罩发到每个人手里,让员工自己改造。很快,一段时长3分钟的纱布口罩改良制作视频录制完成,通过各个微信群分享出去,大大缓解了口罩改良团队的压力。

      市面上常见的口罩内芯起防护作用的是熔喷布,其阻隔原理是静电吸附,但是因为呼气受潮,使用时间有限,超过四个小时防护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并且不可以水洗和酒精消毒;PTFE膜采用的是物理阻隔原理,能耐受多次水洗和酒精、84消毒液消毒。李嘉提出高风险区域要按时换,低风险区域要节约,换洗着用。就这样十八般武艺齐上阵,2月初,晨光院的仓库里已经储备了几千个改良版口罩和一摞摞裁切好的膜片。

      此时的李嘉终于稍稍松了口气,颇有一点“家里有‘馍’,心里不慌”的淡定。她向上级领导表示,中昊晨光院已经解决了口罩问题,请把有限的资源分配给更需要的单位。中国化工昊华集团董事长胡冬晨了解后,对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做法很是赞赏,提出能不能支援一下兄弟单位?李嘉当即表示全力支持。不久,昊华系统内的一些企业也都用上了这款另类口罩,有些是中昊晨光院的同事一只只粘好寄来的,有些是他们用寄来的膜片照着视频自己改造的。

      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得知此事后立刻给李嘉打来电话,询问了解后,问:”通过第三方检测了吗?”他希望晨光院能把这种口罩在全系统推广一下,以帮企业复工复产,如此一来必须要通过权威机构的检测,并得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认可。

      李嘉一下子蒙了。原本李嘉觉得疫情只是一阵子,临时应应急,把这段日子熬过去就好了。至于送检和取证,她还未想过,一方面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她觉得自家的口罩模样不太好看,怎么好拿去检测呢?

      此时的中国化工随企业复工复产,口罩资源不足的问题十分严峻,上级单位希望晨光院能够为国内8万兄弟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做出贡献。李嘉意识到中昊晨光院不仅要打赢自己的安全保卫战,还能够为一场更大范围的防疫阻击战贡献力量,她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重担。2月6日,中国化工和中国昊华防疫应急指挥中心给中昊晨光下达了口罩研制生产的紧急任务。李嘉临危受命,带领晨光院全力投入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

      3月24日,自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行在中昊晨光院生产口罩过滤膜的工程塑料厂膨化车间了解生产情况。

      中昊晨光院启动应急攻关,李嘉带领突击队组建了课题组,进行口罩大批量量产方案的研究。17年前的一幕仿佛在她眼前重现,当时她和时任总工一起,去省里接下了“非典”药品生产用仪器——裂解仪的研发生产,科研团队火线攻关,日本供货需要三个月以上,晨光院历时7天便达成目标。17年后,晨光的“硬核”科研团队再次经受了考验,经过几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更轻、更透气、韧度更好、寿命更加长、过滤效果更佳的PTFE膜材料“芯”口罩样品成功下线。

      然而,此时的自贡市和周边地区已经找不到一家可以为他们加工口罩的工厂。几经辗转,在市经信局的协调下,李嘉与一家临时转产的缝纫厂对接合作。2月8日,第一批样品发往广州,在国家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验证。2月11日,检测结果反馈:打样产品和手工改良的纱布口罩性能指标全部符合《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关键指标过滤效率达到99.2%,过滤效率为KN95级别。

      2月13日,经过紧急筹备,缝纫厂的生产条件得到四川省质监局确认,火速开工。然而问题随之而来,缝纫机加工出来的口罩质量稳定性较差,加之工人奇缺,产量起不来。李嘉一边让院里继续改造纱布口罩,一边寻找新的合作工厂。几经协调,在自贡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用当时自贡市仅有的一条医用半自动口罩生产线加班为晨光生产,经信局领导和副总经理唐建国通宵守在现场解决各种困难。

      口罩厂自己的加工任务很重,人力严重不足,唐建国从院里抽调了十几个人,培训后火线上岗。最初,他们每天昼伏夜出,只能在夜间生产。一周后,新的生产线到位,终于能全天候开工了。然而,这批应急生产的设备故障率奇高,大家心急如焚,争分夺秒解决生产问题。设备维修、布料整理、生产线监测、焊接、产品清点和运输,全部需要人工操作。一个多月来,晨光的班车经常在凌晨两三点、三四点从自贡开回富顺县,早上八点再开到口罩厂,如此才保证了每天5万只的产量。

      由于没有自动化包装线,口罩改良突击队转行包装。每天下线万只口罩当天全部运回晨光院,经过消杀、折叠、装袋、装盒、打包等环节,快递发出。包装办公室的灯每天都亮到后半夜,周末也从未停下。自2月17日第一批检测合格的口罩寄出,晨光院迄今已向兄弟企业发送口罩70万个,有力保障了中国化工系统企业的复工复产。在3月24日和25日通过欧盟CE和美国FDA认证后,经中国化工集团统一协调,整装待发的40万只口罩陆续发出,飞往意大利、德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疫情之初,中国化工海外企业全力采购口罩等防护物资发往中国,支援国内企业抗疫复工;如今满载情谊的口罩又从国内飞向海外企业。这一切就如同中国与世界的缩影。

      两个多月来,在中国的土地上,许多流动都停止了,有些却从未停下。就在川南一隅,中昊晨光院的一支支队伍日夜奔波着。材料研发、原料保障、合作谈判、检验测试认证、组织生产、质量监管、物资采购、消杀包装、产品运输……打通每一个环节,疏通每一处淤堵,以保障这流动源源不息。

      “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李嘉说。回想这一路走来,艰辛与挑战,凝聚与感动,她不禁百感交集。原本只是出于员工安全保障的一个考虑,不想却被形势一步步推着走到现在。一切看似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宁高宁给这款口罩起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春味”,意寓着嗅到了春天的气息,防疫阻击战胜利在望。

      眼下,晨光的口罩生产线正日趋稳定,随着复工复产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新的合作生产线陆续加入,保障中国化工海内外企业将不是问题。经此一役,晨光院上下更加达成共识,他们之所以能够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靠的还是深耕多年的科技储备。现在,李嘉和她的团队正逐渐从口罩生产线后撤,以将更多力量专注于科学技术研发,因为那是中昊晨光未来的立足之本,也是中国制造的立足之本。

  • 优质服务

    专业周到的服务

  • 专业专注

    从事劳保用品生产、销售

  • 优秀团队

    专业人才,安全放心

  • 高效管理

    正规专业的管理模式

华体会导航

科技铸“芯 ” ——中国化工中昊晨光防疫纪实

  2020年一开年,中国化工中昊晨光院“HSE提升行动”便拉开序幕,先是一场竞争非常激烈的安全知识大赛,接着是引进国际先进认证体系的HSE管理提升培训。这些是晨光院2020年HSE工作的一部分,他们盼望通过种种举措使晨光的安全管理上的水准持续提升。

  这家沱江之畔专注于高端氟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不错,这两年,中昊晨光院的新型氟树脂产品又在5G通讯领域写下了“中国制造”。进入一个新的十年,中昊晨光院经营形势产销两旺。马上要过年了,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嘉很高兴,但生产安全这根弦也绷得更紧了。越是放假越是考验,尤其春节,更是全年安全风险最高的一个假期。1月22日,在和前来慰问的自贡市领导就晨光院科学技术创新等话题进行探讨交流后,李嘉对节日安全生产做了进一步部署和安排。那一刻她绝没想到,这一年的安全保卫战将以一种极特殊的方式打响。

  1月23日,大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国化工集团防疫应急指挥中心的紧急文件抵达中昊晨光院,文件要求各企业要以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安全为最高使命,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李嘉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她一边思忖着生产装置怎么运行,一边发动干部员工全力采购防疫物资。1月24日除夕日,中昊晨光院工作人员在侥幸买到1000个N95口罩和几把体温检测枪后,整个自贡市和周边地区便什么都买不到了。大家火速清点了库存物资,又将分厂物资集中到一起,总共不到3000个劳保口罩。此时生产线人,口罩最多维持一周。

  1月25日初一早上,晨光人兵分两路,一路安全生产,一路满世界找口罩。李嘉这个年过得特别揪心,每天看着疫情变化,纠结着要不要停产。化工生产是连续生产的过程,运行中的装置停下来、再开起来,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带来安全风险;继续生产,如果防护物资不能及时到位,员工的健康安全就难以保障。眼瞅着口罩存货要见底儿了,客户从国外支援的还在路上遥遥无期,大家心急如焚。随着装置负荷的一次次降低,停产几乎已经不可避免。

  1月28日这天,采购团队告诉李嘉市面上纱布口罩还可以买到。然而,当9000个备受期待的口罩好不容易搜罗回来,大家都失望了:纱布面料的孔隙太大了,根本起不到防护作用。总经理助理、首席商务官肖平说:“要是能提升纱布口罩的过滤效果就好了。”李嘉笑言:“咱给它穿件衣服吧?”

  仿佛一个推手,思路的大门一下子开了,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自家的宝贝——膨化PTFE微孔膜。这种由中昊晨光院自主研发生产的膜拥有非常良好的阻隔性,透气不透水,性能十分优异,在航空航天、医疗、环保、空气净化等领域备受青睐。晨光院将它制作航空密封材料,还曾用它制作自用的化工防护服,相比原来的橡胶面料,又轻又透气,员工穿后感觉很舒适。

  想尽办法找到一些PTFE微孔膜与无纺布复合的样品,2月1日,肖平将一块PTFE膜对折缝好做了一个“挂脖式”口罩,试戴后感觉很好:虽然两层,但呼吸通畅;加之材质轻薄,重量只有同样面积A4纸的1/3,舒适度也不错。得到李嘉的认可后,他又将纱布口罩和一片膜缝在一起,制成了一个新口罩。经过电镜观察和透气度等指标测试,大家认为PTFE膜口罩能加强对飞沫和小颗粒的防护效果,且透气性良好,改良纱布口罩方案切实可行,可用于企业应急自用。

  在李嘉的指挥下,晨光院成立了22个党员突击队,分别负责疫情防控、疫情物资协调、PTFE膜生产、口罩改良等工作,李嘉担任“口罩防护提升党员突击队”队长。经过紧急协调,膜加工生产线启动。肖平带领经营销售团队和职能部门的几十个同志开始裁剪和缝制,但很快他便意识到这么一只只缝下去根本不是办法,他提议用双面胶粘。建议马上就被采纳了,口罩改造的速度大幅度的提升,第三天日产量便破千。然而,还是太慢了。负责物资协调的苏鉴提议,把制作步骤录制作成视频,把裁好的膜和纱布口罩发到每个人手里,让员工自己改造。很快,一段时长3分钟的纱布口罩改良制作视频录制完成,通过各个微信群分享出去,大大缓解了口罩改良团队的压力。

  市面上常见的口罩内芯起防护作用的是熔喷布,其阻隔原理是静电吸附,但是因为呼气受潮,使用时间有限,超过四个小时防护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并且不可以水洗和酒精消毒;PTFE膜采用的是物理阻隔原理,能耐受多次水洗和酒精、84消毒液消毒。李嘉提出高风险区域要按时换,低风险区域要节约,换洗着用。就这样十八般武艺齐上阵,2月初,晨光院的仓库里已经储备了几千个改良版口罩和一摞摞裁切好的膜片。

  此时的李嘉终于稍稍松了口气,颇有一点“家里有‘馍’,心里不慌”的淡定。她向上级领导表示,中昊晨光院已经解决了口罩问题,请把有限的资源分配给更需要的单位。中国化工昊华集团董事长胡冬晨了解后,对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做法很是赞赏,提出能不能支援一下兄弟单位?李嘉当即表示全力支持。不久,昊华系统内的一些企业也都用上了这款另类口罩,有些是中昊晨光院的同事一只只粘好寄来的,有些是他们用寄来的膜片照着视频自己改造的。

  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得知此事后立刻给李嘉打来电话,询问了解后,问:”通过第三方检测了吗?”他希望晨光院能把这种口罩在全系统推广一下,以帮企业复工复产,如此一来必须要通过权威机构的检测,并得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认可。

  李嘉一下子蒙了。原本李嘉觉得疫情只是一阵子,临时应应急,把这段日子熬过去就好了。至于送检和取证,她还未想过,一方面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她觉得自家的口罩模样不太好看,怎么好拿去检测呢?

  此时的中国化工随企业复工复产,口罩资源不足的问题十分严峻,上级单位希望晨光院能够为国内8万兄弟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做出贡献。李嘉意识到中昊晨光院不仅要打赢自己的安全保卫战,还能够为一场更大范围的防疫阻击战贡献力量,她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重担。2月6日,中国化工和中国昊华防疫应急指挥中心给中昊晨光下达了口罩研制生产的紧急任务。李嘉临危受命,带领晨光院全力投入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

  3月24日,自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行在中昊晨光院生产口罩过滤膜的工程塑料厂膨化车间了解生产情况。

  中昊晨光院启动应急攻关,李嘉带领突击队组建了课题组,进行口罩大批量量产方案的研究。17年前的一幕仿佛在她眼前重现,当时她和时任总工一起,去省里接下了“非典”药品生产用仪器——裂解仪的研发生产,科研团队火线攻关,日本供货需要三个月以上,晨光院历时7天便达成目标。17年后,晨光的“硬核”科研团队再次经受了考验,经过几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更轻、更透气、韧度更好、寿命更加长、过滤效果更佳的PTFE膜材料“芯”口罩样品成功下线。

  然而,此时的自贡市和周边地区已经找不到一家可以为他们加工口罩的工厂。几经辗转,在市经信局的协调下,李嘉与一家临时转产的缝纫厂对接合作。2月8日,第一批样品发往广州,在国家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验证。2月11日,检测结果反馈:打样产品和手工改良的纱布口罩性能指标全部符合《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关键指标过滤效率达到99.2%,过滤效率为KN95级别。

  2月13日,经过紧急筹备,缝纫厂的生产条件得到四川省质监局确认,火速开工。然而问题随之而来,缝纫机加工出来的口罩质量稳定性较差,加之工人奇缺,产量起不来。李嘉一边让院里继续改造纱布口罩,一边寻找新的合作工厂。几经协调,在自贡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用当时自贡市仅有的一条医用半自动口罩生产线加班为晨光生产,经信局领导和副总经理唐建国通宵守在现场解决各种困难。

  口罩厂自己的加工任务很重,人力严重不足,唐建国从院里抽调了十几个人,培训后火线上岗。最初,他们每天昼伏夜出,只能在夜间生产。一周后,新的生产线到位,终于能全天候开工了。然而,这批应急生产的设备故障率奇高,大家心急如焚,争分夺秒解决生产问题。设备维修、布料整理、生产线监测、焊接、产品清点和运输,全部需要人工操作。一个多月来,晨光的班车经常在凌晨两三点、三四点从自贡开回富顺县,早上八点再开到口罩厂,如此才保证了每天5万只的产量。

  由于没有自动化包装线,口罩改良突击队转行包装。每天下线万只口罩当天全部运回晨光院,经过消杀、折叠、装袋、装盒、打包等环节,快递发出。包装办公室的灯每天都亮到后半夜,周末也从未停下。自2月17日第一批检测合格的口罩寄出,晨光院迄今已向兄弟企业发送口罩70万个,有力保障了中国化工系统企业的复工复产。在3月24日和25日通过欧盟CE和美国FDA认证后,经中国化工集团统一协调,整装待发的40万只口罩陆续发出,飞往意大利、德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疫情之初,中国化工海外企业全力采购口罩等防护物资发往中国,支援国内企业抗疫复工;如今满载情谊的口罩又从国内飞向海外企业。这一切就如同中国与世界的缩影。

  两个多月来,在中国的土地上,许多流动都停止了,有些却从未停下。就在川南一隅,中昊晨光院的一支支队伍日夜奔波着。材料研发、原料保障、合作谈判、检验测试认证、组织生产、质量监管、物资采购、消杀包装、产品运输……打通每一个环节,疏通每一处淤堵,以保障这流动源源不息。

  “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李嘉说。回想这一路走来,艰辛与挑战,凝聚与感动,她不禁百感交集。原本只是出于员工安全保障的一个考虑,不想却被形势一步步推着走到现在。一切看似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宁高宁给这款口罩起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春味”,意寓着嗅到了春天的气息,防疫阻击战胜利在望。

  眼下,晨光的口罩生产线正日趋稳定,随着复工复产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新的合作生产线陆续加入,保障中国化工海内外企业将不是问题。经此一役,晨光院上下更加达成共识,他们之所以能够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靠的还是深耕多年的科技储备。现在,李嘉和她的团队正逐渐从口罩生产线后撤,以将更多力量专注于科学技术研发,因为那是中昊晨光未来的立足之本,也是中国制造的立足之本。

上一篇:【48812】公务员服装品种多这3个部分上班穿“制服”一年四季配发!

下一篇:【48812】宜业又宜居“厂BA”激活美好株洲!